這些用藥誤區你中招了嗎?
“是藥三分毒”,藥到底該如何吃,不少人卻搞不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一半患者不會正確用藥。在我國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九成人都存在用藥誤區。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其網站上發布《走出國人用藥誤區》,對用藥安全進行全方位科普,幫助居民合理用藥。這些用藥誤區,你中招了嗎?
服藥姿勢不講究
大部分患者服藥時,比較注意藥物劑量和服藥次數,但很少有人知道服藥姿勢的不同也會影響藥效的發揮。
專家指出:一般而言,對于大多數口服劑型的藥物,服用時最好采用直立或端坐姿勢。這樣的姿勢服藥,可使藥物順利通過食管進入胃腸道。臥病在床的患者,如果仰臥吞服片劑或膠囊,一則藥物有可能會黏附于食管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炎癥和潰瘍,二則藥物可能延遲進入胃腸道,也將會影響療效。因此,患者最好在他人幫助下,采取坐位服藥,并隨后稍做輕微活動再臥床休息。
有些藥物必須采取直立姿勢服用,如治療骨質疏松的雙膦鹽酸類(阿侖膦酸鈉等),若此類藥物黏附于食管壁,可引起食管炎癥、糜爛、潰瘍。因此,為將藥物盡快送至胃部,必須以直立姿勢服用,在服藥之后仍須保持上身直立半小時以上,同時飲水200毫升以上。
但是,緩解心絞痛的硝酸甘油舌下含片,若患者站立含服,可能因直立性低血壓的發生,導致頭部一時供血不足而暈倒,因此最好采取半臥位含藥。這種姿勢可使回心血量減少,利于心絞痛較快緩解,又可避免引起低血壓的危險。還有些藥物,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用于降血壓時,易發生直立性低血壓,因此在首次給藥或加大劑量時,應坐位服藥后立即躺臥。服用起效快的安眠藥(如咪達唑侖、唑吡坦等),應在臨睡時坐位服藥后躺下,以免發生摔倒意外。
將阿司匹林當“萬能神藥”
有著100多年歷史的阿司匹林除了作為解熱鎮痛抗炎藥外,還可用于預防和治療某些心腦血管疾病。近些年,網上流傳阿司匹林還可預防癌癥,以及用于心臟病急救的功效,儼然成為一種“神奇萬能藥”。然而,許多居民卻不了解過量服用阿司匹林也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危害自身健康。
專家提示:雖說阿司匹林能有效地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但下列幾類人不宜服用:罹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導致出血或穿孔;部分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可能出現蕁麻疹、喉頭水腫、哮喘大發作等過敏反應;孕婦在懷孕三個月內服用,可引起胎兒異常;長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引起出血危險,因此在分娩前2—3周應禁用。
中藥潤喉片當糖果吃
潤喉片種類繁多,許多人在K歌、長時間講話后都會含服幾片。需要指出的是潤喉片畢竟是藥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清涼的薄荷有收縮口腔黏膜血管、減輕炎癥水腫和疼痛的功效,但如果口咽并無炎癥也經常含服的話,口腔黏膜血管因經常收縮,易干燥破損,形成口腔潰瘍。大部分中藥制的潤喉片含有冰片,冰片能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止痛,但易造成滑胎、流產,孕婦在服用潤喉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此外,潤喉片通常還含有碘,雖然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對口腔黏膜的刺激性也大,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菌群失調而誘發口腔潰瘍。
一般潤喉片正確的服用方法是將藥片放于舌根部,盡量貼近咽喉含服。含片不要咀嚼,也不要吞咽,含藥片時應少說話。含完藥片后的30分鐘內,最好不要吃東西、飲水和漱口。
服藥后大量喝水
哪些藥物服用后應多喝水,哪些應少喝水甚至不喝水,大多數人不甚了解。
專家強調,一般的口服劑型,例如大部分片劑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喝水太多會稀釋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藥物的吸收。
但是一些特殊藥物,為減弱其毒性,避免對器官特別是對腎臟的損傷,要求服藥后每日必須飲水2000毫升以上。比如:在服用抗痛風藥后,應大量飲水(一日應2000—2500毫升),以降低黃嘌呤結石以及腎內尿酸沉積的風險;服用排尿結石的藥后,也需大量飲水,保持一日尿量2500—3000毫升,以沖洗尿道、稀釋尿液,從而降低尿液中鹽類的濃度和尿鹽沉淀的機會。
同時,在服用某些藥后,則需要少飲水甚至短時不飲水。比如:氫氧化鋁凝膠、硫糖鋁、膠體果膠鉍這些保護胃黏膜藥,在服用前后半小時內,不宜喝水,否則將影響藥效;復方甘草合劑、止咳糖漿、川貝止咳露這些鎮咳藥,服藥后也不宜立即進水。
青霉素皮試陰性就萬無一失
青霉素類藥物使用前需要做皮試,是眾所周知的常識。但是,在第一次注射后,隔多長時間需要再做皮試,很多居民不清楚。
專家指出:青霉素是一種常用的抗菌藥物,其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過敏反應致休克,且過敏反應發生時間因人而異,有的在用青霉素時即刻就會出現過敏反應,有的在持續用藥2—20天后才出現過敏反應。這種遲發型的過敏反應往往容易被忽視,因此切勿以為皮試陰性就萬無一失。
專家指出:一般來講,注射青霉素前需主動告知醫生有無藥物過敏史,建議在每次注射青霉素類藥物前都做一次皮試。需要長期注射青霉素藥物的患者,在更換同類藥物或不同批號或停藥三天以上,都需重新進行皮試。
打胰島素會終身依賴
胰島素治療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賴胰島素維持生命,必須使用胰島素控制高血糖而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的風險。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降糖藥不足以控制血糖或存在口服藥使用的禁忌癥時,也需要使用胰島素控制高血糖,以消除和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危險。在某些時候,尤其是病程較長時,胰島素治療可能是最主要、甚至是必需的控制血糖措施。
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認為一旦打胰島素就會上癮,產生終身依賴,想戒就難了,還會使生活方式受限,擔心2型糖尿病會變成依賴性糖尿病,因此拒絕胰島素治療。這是對胰島素認識的重要誤區。專家指出,胰島素是人體自身的一種激素,糖尿病就是因為胰島素分泌少了,滿足不了機體的正常需要,所以補充胰島素是最符合人體生理需要的療法。打胰島素不會產生依賴性,也不會“上癮”。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不論采用哪種治療方式,生活方式都必須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控制糖尿病和提高生活質量。
受傷后就用創可貼
生活中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皮肉損傷,這時很多人把創可貼當萬能藥,受傷后第一選擇就是使用創可貼,殊不知創可貼使用不當,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藥學會專家強調,對于出血較多的傷口不宜用創可貼,而應及時去醫院治療。小而深的傷口也不宜用創可貼,因為不易清洗干凈,容易遺留異物和被細菌污染,尤其較易感染破傷風桿菌等厭氧菌,若再貼上創可貼,會加重感染。對于動物咬傷、蜇傷造成的傷口,切忌使用創可貼,以免毒汁和病菌在傷口內蓄積或擴散。各種皮膚癤腫不能使用創可貼,因為創可貼的吸水性及透氣性較差,不利于膿液的吸收和引流,反而有利于細菌的生長繁殖。
此外,其他污染較重的傷口,已發生感染的傷口,較重或創面較寬的皮膚擦傷、燒傷和燙傷的創面、皮膚病創面等,均不宜使用創可貼。
在使用創可貼前應檢查創傷面是否遺留玻璃屑、泥土等污物。如有污物,需用清水或0.9%氯化鈉溶液沖洗干凈,再貼敷創可貼。創可貼也要一日更換1次,以防感染。▲